《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如果可以選擇,誰想當壞人?


還記得從小到大你認識卡通裡面多少反派嗎?白雪公主裡的女巫、獅子王中的辛巴、玩具總動員那個紫色泰迪熊還有神奇寶貝的火箭隊,你對這些反派角色還有印象嗎?反派在卡通電影中通常都只有一個功能,就是要彰顯主角的正義和勇敢,他們沒有什麼自己的故事,為非作歹也不需要什麼理由,他們不會被觀眾喜歡,也不太會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故事就不能成立了,如果沒有反派的存在,就沒有主角展現英勇的機會,因為有反派的邪惡才有主角的善良,近年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從《黑暗騎士》開始,反派開始變得愈來愈重要,他們開始能夠在故事中擁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成長故事,讓反派角色變得不只是為了襯托主角而存在,而這部電影更直接的講述電玩中反派的故事,電玩中的反派更是沒有理由的邪惡存在。

「修繕王阿修」是一個1980年的街機電動遊戲台,玩家操縱的是阿修,在遊戲中有個破壞王Wreck-It Ralph,會一直不斷地破壞房屋窗戶,阿修就要不停的修理窗戶,修理得愈快分數就越高,分數越高Ralph就破壞得愈快,這款遊戲非常簡單,因此從推出的時候就大受歡迎,這個八位元遊戲一直流行到二十一世紀都沒有從電玩間退燒,只是比起新的機台,他的畫面不太流暢、遊戲變化不高、操作介面也相當陽春,而Wreck-It Ralph地生活更是一成不變,突然某一天有玩家投下了硬幣,正準備操縱阿修開始修理窗戶的時候卻發現遊戲當機,大樓的窗戶完全無需修理,破壞王消失了,阿修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這個遊戲,於是遊戲被貼上了故障的公告,但這個遊戲已經三十年了,其實有很多更好更新的遊戲比她更好,它只能等待被遺棄被遺忘,被新的遊戲取代「修繕王阿修」的阿修不希望自己發生這種事情,他要去找回破壞王,Wreck-It Ralph到底去哪裡了?

  在我心目中這部電影算是迪士尼世代交替的關鍵轉折之作,五十歲的導演Rich Moore與四十歲的編劇Jennifer Lee紛紛交出自己的動畫長片處女作,Jennifer Lee不只是第一位迪士尼公司的第一位女性導演,更在《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隔年交出了人生第一部導演的作品,成為迪士尼影史上最高票房的《冰雪奇緣FROZEN》,絕對與這部片的成功有很大的關係,可惜當年奧斯卡跟金球獎頒給了以女性主義和傳統文化為主的《勇敢傳說 Brave》。

  《無敵破壞王》從懷舊復古的概念入手,在二十世紀的戰後時期,世界各地的主要發展無論是科技、思想、工業等各方面,人類都積極的追求創新與進步,這樣的價值觀變成了喜新厭舊,人們愈來愈習慣拋棄式的生活,把舊的、不要的、過時的東西淘汰掉,吃重創意的遊戲更是如此,在電玩史上一代又一代的遊戲新陳代謝,這樣當然沒有什麼不好,追求進步與創新對於產業而言非常的重要,但在淘汰的過程中有許多被忽略的事情,在香港鬼片《鬼域》中就提到一個空間是所有被遺忘的事務的終點,那裏死氣沉沉。試著想像一下如果萬物有靈,每個作品就像是一個生物一樣,如果玩具有了靈魂就成了《玩具總動員3》的反派就是被遺忘的玩具,而《無敵破壞王》就是電玩有了靈魂,如果他們有了靈魂我們還會如此輕易地丟棄嗎?被淘汰的不只是電玩本身,更是曾被這些電玩感動過的回憶。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這群追求進步的少年已經衰老,後現代主義的時代造就了復古成為被重視的風潮,從過往的時代碎片中尋找經典的身影,「修繕王阿修」是一個八位元的遊戲,我小時候的電玩啟蒙是楓之谷,從來沒有經歷過8位元的遊戲時代,但那個畫面與音效我大致上還是知道的,看著哥哥姐姐們經歷過掌上型電玩game boy和初代的電視遊樂器PS的時代,電影中主要是用現代的3D動畫技術呈現,但捕捉到了許多8位元電玩的特色,像是人物動作的不連貫性使用的非常巧妙,此外電影中除了「修繕王阿修」外,還出現了「小精靈」、「音速小子」、「Q博特」等許多非常經典的電玩遊戲角色,他們透過電線作為通道,延長線的插座就是中央車站,他們在每天下班之後就會到不同的遊戲中串門子,片中甚至有一個在小精靈遊戲中聚會的反派互助會。



反派他們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會覺得維持秩序、展現正義的人很辛苦,而反派只需要負責搞破壞就好了,這也是這部片中提出來一個重要理念,Ralph跟火箭隊一樣整天都被打敗,當然它有的時候會成功(如果玩家沒那麼會玩的話),但他的成功不會獲得掌聲,在他的遊戲裡面每個人都害怕他,都希望他不要存在,每當遊戲結束,只有阿修會被表揚,而他的人生彷彿就是由失敗所組成的,他想當好人,他是如此地想要擺脫壞人的名聲,最後卻牽扯出一大堆的狀況,因為他太過憂鬱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那是一種無法滿足的渴望,他從出身就必須開始搞破壞,他沒有辦法選擇他只能排解,這雖然只是他的工作,但卻影響到了他的生活,沒有人願意跟他交朋友,排擠與霸凌反過來加深了他對自己的憤怒與否定,為了挑戰既定的命運,為了證明自我的能力,他逃開了這個框架,卻造成整個遊戲/社會的崩毀;從社會學的面向來看,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會有自己的標籤,可能來自於學歷工作但更來自於家庭和背景,有些人因為出身背景的緣故從小就沒有被肯定過,他不曉得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因此他為了獲得成就而選擇了錯誤的方法,造成了社會的問題,因此他並非這個問題的本身,問題的核心是社會沒有適當的接納他的好反而加深了負面的標籤,這是在教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人是壞孩子,沒有人天生想要被責罵被批評,所以電影中間這個尋求肯定而造成遊戲崩潰的破壞王遇見了一個Bug-Vanellope。

Vanellope是1997年的賽車遊戲《甜蜜衝刺》中的其中一個角色,賽車遊戲在電玩遊戲發展中也算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從原本的2D畫面變成了3D操控介面,且遊戲規則變得貼近現實,最重要的不同就是賽車遊戲中並沒有需要被打敗的反派角色,只是彼此競爭,並練習超越自己。而Vanellope則是因為自己的程式碼出現錯誤,因次被遊戲中的其他角色排擠在整個遊戲之外,當然這是個故事的設定,但現實中確實有許多的軟體在研發的過程未必是如此精簡,工程師們有時候興建了一些東西沒有派上用場,也不會再花時間把他刪除(一方面也擔心其他環節出錯)因此就會有些多餘的程式碼在軟體中,而Vanellope看似就是如此,她有時會不太穩定,但她就跟Wreck-It Ralph非常想獲得金牌一樣,她很希望能參加賽車比賽,通常來講我們做一件事情第一次被拒絕、第二次沒成功,第三次又失敗就會乖乖的認命,但在遊戲中她們有一件事能做,因此她拒絕身邊的所有人對她的霸凌和欺負,當她獲得了第一輛詭異的拼裝車時,她打從心裡的發出讚嘆。


「這是我看過最美的汽車。」
這是真的,因為這是屬於她的汽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用相同的標準去比較孰優孰劣誰好誰壞,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最完美的,電影沒有透過正派去襯托反派的主角,反而用另外一個反派來面對,他們兩個都是希望能被肯定,都是希望自己能擺脫命運,當然迪士尼的電影結局總是美好燦爛的笑容,不過我們都知道現實中有多少人因為被否定,而否定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從而變成人們口中邪惡的壞蛋,好與壞是一體兩面的,彼此不能互相分割,沒有了壞人就不需要好人了,因為每個人本來就都只是一樣的人,我們的行為也許是因為職業或者是因為環境因素,但別讓外在的因素改變原來的自己,這就是破壞王的無敵。

  我自己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一來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推出時間,迪士尼從2000《變身國王》開始進入轉型,主因是手繪電影的技術達到了瓶頸,但3D電影的技術又不夠成熟,末代的手繪電影如《星銀島》、《失落的帝國》結束之後,迪士尼開始把老電影重製續集,像是《獅子王》系列等,而經過了許久的練習,迪士尼彷彿找回了原創的新動力,這部電影可以算是一部代表作了,他原創的概念相當創新,遠比《一級玩家》快了六年就在解構現有的電玩彩蛋,而也是少數幾部短時間內就再次重製續集的作品,2018年《無敵破壞王2》再次上映,這卻也代表著迪士尼對於續集的依賴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創新呢?無論如何,迪士尼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巨大的電影公司,他主掌了整個世代的娛樂文化,他代表了二十一世紀的思想與價值,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他們復古與念舊的一面,以及對於現況的反思。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