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精選

電影筆記|療癒電影《怪胎女孩》失去母親、找回父親,12歲少女的悲傷五階段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怪胎女孩》的電影開頭寫下這樣一句美國俗諺,這句話最初是由誰所說已經不可考,但有部分文化研究的學者認為,這樣的概念可能源自於非洲文化,意思是養育小孩不只是父母的責任,而是整個社區、左鄰右社都應該要協助父母把這個孩子養大。 隨著現代都會發展,這樣的文化漸漸式微,養育小孩成為原生父母的責任,認為外界的過度干涉是不尊重孩子及父母的主體性的行為,批評隔代教養不負責任、傳統教育觀念過時,更有甚者會把養小孩的責任推給托兒所、幼兒園、學校或保母,像是電影《爸媽不在家》那樣,互相推託、責備,彷彿孩子就是個累贅。 像台北這樣擁擠的大城市,也有很多人會把托兒所、幼兒園、國小看作嫌惡設施,討厭鄰居的孩子製造噪音、哭鬧,經常有左鄰右舍還為此爭執不休、對簿公堂,幾年就曾在電影院發生過,因為小孩發出噪音而被其他觀眾趕出去的案例。 無法容忍孩子的都市,孕育出「愛無能」的人們 種種原因之下,導致現代社會環境對兒童的友善包容愈來愈差,人們也愈來愈不願意生小孩,害怕承擔生養孩子的重責大任。最後國家無能為力,只能發錢,於是出現了各種育兒補貼、津貼、0-6歲國家養等政策,但養育孩子需要的真的只是錢嗎? 於是電影的下一秒,這句話被劃掉,改寫下「我能夠養活自己。」 她是喬琪,今年12歲,生活在倫敦郊區的一間房子裡。原本她和母親一起住,後來母親走了,她便獨自住在這間兩層樓的大房子裡,房子對他來說真的太大了,無法好好清理,母親把一切都留給喬琪,唯獨沒能把愛給留下來,除了手機裡一段母親的影片以外,喬琪一無所有。 悲傷五階段:我無法讓你痊癒,但能陪你一起悲傷 冰箱上貼著一張「悲傷的五個階段」,那是瑞士精神科醫師庫伯勒羅絲(Kübler-Ross)提出的知名心理學理論,把人的悲傷分成「否認」、「憤怒」、「懇求」、「沮喪」、「接受」等五個階段,她認為人唯有經歷了這五個階段,悲傷才算真正的結束,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有些悲傷可能一個晚上就走完了,但也有些人的悲傷會一輩子都停留在某個階段,甚至有些還會悲傷還會趁人不注意時往回走。 喬琪告訴學校老師,因為她的悲傷五階段還沒走完,所以她得要請假在家休息。不過,光是休息,悲傷也不一定會往前走,到底要如何讓悲傷繼續往前走,也沒人知道,於是她只好過一天算一天,她唯一能做

最新文章

影評|《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靈異愛情、警匪動作、笑淚交織、多元類型電影的綜合體

影評|這個男人太狠了《片場風暴》假希特勒上演真屠殺

音樂動物園 焦邁奇歌曲中的綿羊、貓和松鼠

來自外星球的聲音——焦邁奇《Alien》 我們不在同一個星球上

電影筆記|宮崎駿的啟程《天空之城》扎根土裡,與風共存

電影筆記|《神隱少女》 失去河流的河神,如何找回自己的名字?

電影筆記|《龍貓》裡的西方童話:糖果屋、傑克與魔豆、愛麗絲夢遊仙境

電影筆記|當代最重要伊朗導演,阿巴斯的生死追尋,用鏡頭刻劃土地之詩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

電影筆記|《徘迴年代》凝視那段被忽略、聽不懂的台灣史| 江常輝、陳淑芳、阮安妮、阮秋姮主演台灣新移民電影

電影筆記|時間是最大的敵人 《捍衛戰士:獨行俠》 未來近在咫尺 而你不會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