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與吉卜力的起點:《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扎根土裡,與風共存。


宮崎駿1941年1月4日生於東京文京區,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父親是戰鬥機的製作人員,家族經營了「宮崎航空興學」,年幼的他對於飛行器就相當感興趣,高中進入都立豐多摩高中,開始學習繪畫。十八歲的他,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系,大學期間就有大量的創作漫畫。1963年畢業後他首先進入日本最大的動畫電影公司東映工作,也是在這個時期認識了亦師亦友的動畫家高畑勳,後來他們離開了東映。

1979年,38歲的宮崎駿在東京電影新社完成了他首部擔任導演的長篇動畫《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並在製作的過程中認識了重要的創作夥伴鈴木敏夫。1981年,德間書店旗下的雜誌《Animages》開始連載《風之谷》,後來也成功製作成動畫廣獲好評,但因為創作上的分歧,原先的製作團隊「Topcraft」解散,德間書店為了留住宮崎駿與高畑勳,他們在1985年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因此一直到2005年以前,吉卜力一直是德間書店期下高度自主的部門。

1986年,宮崎駿45歲,他完成了他的第三部動畫長片,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後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天空之城》,監製高畑勳,這是兩人為數不多的合作之一。
  
  

故事要從一個神話傳說開始說起,相傳在數百年前,當時的拉普達族對於風相當了解,他們善用風來發展工業,後來文明發展迅速崛起,他們成功地讓許多城市飛到了天空之中,但卻因為貪婪引發戰爭,最後飛行在天空的城市紛紛墜落,整個文明也從歷史上消失,數百年後早已沒有人相信有城市能在天空中飛行。
  
在礦場工作的巴魯是一位孤兒,他的父親是一位飛行冒險家,他生前曾告訴巴魯他親眼看過天空之城拉普達,也教會巴魯很多關於飛行器的製造技術,但身邊每個人都覺得他父親在吹牛,為了證明父親沒有說謊,巴魯一直希望自己也能親眼看一次天空之城拉普達。

某天晚上他在礦場工作的時候,天空中突然有個物體飄落下來,遠看以為是鳥,物體愈飄愈近,而且還在發亮,發亮東西是個垂掛在胸前的項鍊,飄下來的是一個女孩。


巴魯先把她帶回到屋裡去休息,隔天一早卻來了老婆婆和一群海盜,女孩還來不及跟巴魯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兩個小孩為了躲避軍隊就開始逃跑,想不到愈跑追兵愈多,除了海盜外還出現了政府軍隊,原先巴魯還想說終於得救了,但女孩卻說這些人也是來抓她的,結果他倆只好繼續逃跑,跑著跑著卻掉入了深不見底的礦坑洞穴之中,差點摔死,還好墜落的時候女孩胸前的石頭再次發出光芒,那道光芒讓她們倆又再次的漂浮了起來,慢慢地墜落到洞穴裡面去。

「沒關係,我們到裡面去看一看。」

這時兩人才終於靜下來,女孩說自己的名字是「希達」,她跟巴魯一樣是個孤兒。

原本生活在北方偏僻的肯德亞山上,某天突然有政府軍隊的人出現,並挾持她將她和項鍊上一塊帶走,那個項鍊是母親留給她的遺物,她從來不知道原來這塊石頭是飛行石,被軍隊挾持的時候,海盜團的人突然出現要劫囚,當然也是為了那顆石頭,情急之下她掉出了飛行船,昨晚才落在了巴魯的村子裏面,她不曉得這是什麼石頭?她也不曉得為什麼政府軍隊和飛行海盜都要抓她?但家是一定回不去了,巴魯也是,她們開始了被迫的逃亡與冒險。


這部電影是宮崎駿非常早期的作品,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但當時他就已經展現出問鼎奧斯卡-甚至超越奧斯卡的功力。電影故事的靈感來自於經典奇幻冒險小說《格列佛遊記》,片中完整的描繪出一個與風作伴的族群的魔幻能力,其實這樣的靈感算是《風之谷》的延續,但正如宮崎駿後來的每部作品一樣,他能夠創造出一個相當完整而獨特的世界觀,且不會畏懼只拍攝一集的故事,在短短一個半小時的片長中,觀眾完全地進入了動畫中的世界觀裡面,兩個小孩他們從原先無憂無慮的平凡生活,被推入了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的驚奇冒險之中,像是〈糖果屋〉那則寓言故事一樣,一男一女被帶到了海盜船上被迫勞動,這部電影雖然是一部適合兒童觀賞的動畫,但他絕非僅止於此,片中除了倆人真實的夥伴關係以外,其實他們並沒有真的被哪個團體所接納。

有別於其他卡通中常見的善良和純真,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裡面,孩子對抗的世界總是殘酷又現實,這樣的故事走向一直到《神隱少女》都還能看見端倪。在戰亂中長大的宮崎駿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童年,他不願讓孩子活在大人虛構的美好善意幻覺裡面,世界一職都充滿了惡意,他們總有一天得知道這件事情。


宮崎駿-或說吉卜力堅持的獨特手繪風格,一直被動畫界讚譽,而在《天空之城》更能一窺一二,片頭短短的幾幕古老的畫作就交代了整個神話的樣貌。而讓我尤其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那場進入天空之城以前的閃電交加,宮崎駿用了一個極為特別的特寫,讓巴魯的神情頓時充滿了獨特的藝術性靈魂,我相信那絕非只是用來表現故事的過場。

巴魯從小為了證明父親不是在吹牛,他時時刻刻堅信著天空之城真的存在,他與整個世界為敵,已經過了這麼多年,幾乎連自己都快要不相信這樣的傳說,直到這天,終於他真的看見了這座巨大的天空之城,他終於證明了父親沒有說謊,他無須證明給別人看,這對他而言就是答案。

在整部電影裡面,在閃電過後,兩人被石頭巨人接住送到了原始的森林之中,那裏寧靜、祥和,且充滿了善意,對比之下他們在飛船中勞動,戰亂中逃亡是多麼艱辛,雖然《天空之城》把這兩個孤兒的故事拍的輕描淡寫,事情卻是真實不假。


那座天空之城就像是一座巴別塔一樣,看似一個無憂無慮的伊甸園,但內部卻藏了如此多的極具破壞力的巨神兵,這些拉普達人發明的巨人,他們可能換變成可怕的武器毀面世界,但他們也可能只是種花種樹,達到完美的和諧世界,因此工具是沒有善惡的,端看人類如何使用他,就像核能,愛因斯坦研究他只是希望解開能量的答案,最後卻變成毀面世界的武器,最終邪惡的不是戰爭、不是武器、不是軍隊,而是貪戀權力與財富的人類。

根要扎在土壤裡,
和風一起生存,
跟竹子一同過冬,
與鳥兒一塊歌頌春。

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
也不管你操縱了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


整座天空之城是一個對於理想與現實的隱喻,而整部〈天空之城〉更是對於人類文明發展與原始自然共存關係的闡明,這首詩中的土地當然不只是單純的土壤,土地與風是整個孕育出人來的自然環境,竹子與鳥代表著環境中共存的植物與動物。

在整個二十世紀,人類在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之後,科技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發明出了不可思議的工程機具同時卻也創造了人類難以想像的可怕武器,即便經歷了兩次大戰之後及冷戰,整個世界卻仍迷失在追求進步的發狂狀態,美蘇兩國拚著誰先征服宇宙,較勁著武器的精良與巨大,戰後幾年經濟的巨輪滾動競爭仍未止息,而整個世界各地的青年與文化份子開始反思我們對於整個世界過熱的狀態,開始思索比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更重要的價值,而宮崎駿正是將這些反戰、自然的精神價值觀,極具野心的放入《天空之城》的冒險故事中。

-9/10-

我幾乎難以比較出,我對於《天空之城》的敬佩與喜愛和對於《神隱少女》的推崇和沉溺何者更多一些,即便這部電影年代久遠,當時的宮崎駿是如此年輕,但《天空之城》無疑已經是相當成熟的一部作品,甚至是比他後面的作品更加出色,完全能夠從中看到宮崎駿導演偉大且不同凡響的創造力,至今吉卜力美術館外站著一具一比一的鐵巨人,可知道這部電影對動畫大師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有多重要的意義。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