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影/《小太陽大願望Little Miss Westie》想要成為選美皇后的「They」
我們總是會說男生、女生,男女不同於自然界的雌雄、公母,它代表的不僅是生理上性器官與性徵的差異,同時也代表著心理認同與社會化的意義,因此性別其實有生理與心理。
舉例來說,我們小一上學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都沒有喉結、鬍子、胸部等明顯的外在性徵,然而我們卻能很快的辨別男同學、女同學,不是透過顯露性器官來辨別彼此的差異,而是透過制服、座位、髮型,甚至是書包、鉛筆盒的方式來分辨彼此的不同,這些就是社會建構的心理認同,這讓人類有別於其他多數的動物,「性」幾乎先於一切事物。
今年9月17日,全球最大的字典出版社韋氏字典就在推特上宣布,字典中的單字「they」除了原本的「他們」、「她們」、「牠們」或「它們」之外,增加一個單數的新定義:「一個性別認同並非二元的人」。不是He或She而是They。
如何證明你是男是女?「性」如何「別」?「性」為何「別」?
人類透過與「異性」在行為表現上的不同來確認自己的「性別」,再進一步轉化成為心理的認同,於是男生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這樣的標準一來方便我們理解他人的行為,二來也方便我們自己理解自己的樣子,大多數人透過這樣的方式成功從「人」變成「男生」、「女人」,順利成功的表現出與自己身理性徵相符合的性別氣質,因為過於理所當然,因此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其實也經歷認同自己是男、女的過程,然而並非每個人的認同建立都如此順利,有少數人認同的行為模式會與自己的身理性別不同,進一步產生「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事實上,這個詞在幾年以前仍被廣泛地稱為「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過去把這樣的症狀視為一種疾病,著重在矯正性別的治療,直到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才正式將他更名,多數的醫學界也承認性別矯正是無效的,而轉向針對有性別不安的精神病患者,施以激素或心理醫療,支持他們性別表達或性別重置手術,而這樣的人又被通稱為「跨性別」(Transgender)。
「Luca」就是一個跨性別,她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一些較為男性化的性別氣質,國中的時候變勇敢地跟爸媽坦承自己是跨性別,希望能當一個男生,當時她的父母並不認同,隨和、乖巧的盧卡並沒有堅持抵抗,然而他沒有辦法隱藏自己、控制自己,上了高中以後她的成績開始變差,更患上了憂鬱症出現自殘的行為,這時她的爸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她去看醫生,確認了Luca是女跨男的跨性別,在醫療和父母陪伴的支持下,Luca的病情漸漸好轉,課業表現、人際關係也都變得非常好。
與此同時,Luca與弟弟Ren感情很好,Ren上小學後某天,私底下告訴Luca他想要當女生,Luca陪著Ren把這件事情告訴爸媽,有了Luca的經驗爸媽,父母更加謹慎地面對,並且確認他是男跨女的跨性別。「我從擁有一女一男的家庭,變成擁有一男一女,這也沒有什麼不同。」爸爸說。
媽媽則說,Ren很不喜歡洗澡,後來開始了解「跨性別」後才發現有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症狀,「他們討厭自己的性器官」,於是改洗泡泡浴之後,果然Ren再也沒有討厭洗澡了。不僅如此,成為女孩子後的Ren決定要去參加哥哥仍是小妹妹時參加過的一個「小西小姐(Little Miss Westie)」選美活動,於是全家開始替他準備華服、練習舞蹈,確認他能不能有資格戴上那頂后冠。
「我最擔心他們對自己不滿意,這是最難的。」
這部片長只有75分鐘的紀錄片,不是紀錄一個跨性別的生命故事,而是紀錄一個擁有兩個跨性別孩子的家庭,如何互動的日常生活。老實說,電影並不算有趣,就是每個家庭每天上演的鬥嘴戲碼,在選美的訓練上其實也沒有特別努力或有天賦,因此看的時候會覺得有點無聊乏味,然而我想,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日常」如此平凡無奇,正代表了跨性別與社會認定的一般人並無二異。不過,這也確實讓這部紀錄片無法變得更加深刻,他紀錄的是寒冬過後的溫暖時刻,我們看不到Luca國中出櫃時被家長否定的掙扎與自我否定,我們看不到Ren的性別認同早在3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不同,是他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而非受到哥哥的影響,我們看不到他們在學校曾經遭受過的霸凌,也無從得知父母與其他親友溝通時面對的難堪,也許導演是認為這些其他太多電影或紀錄片都已經拍過了,拍過了跨性別的疼痛與傷痕,因此這次這部紀錄片所留下的,是跨性別家庭平凡、溫暖、普通的一面。
真要說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橋段,應該是這部紀錄片碰巧經過了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的上任代表著保守分子的價值觀獲得美國社會大眾的支持,一個典型的「白人男性」美國於焉誕生,過往自由派強調的女權、同性戀、跨性別、槍枝禁用、包容移民等等進步開明的價值觀於是停步且破碎。
而作為跨性別的爸媽,他們在川普當選後就職前必須趕快帶孩子去做的事-更改他們名字和性別,因為他們不曉得川普上任後美國政府會限縮那些權力,而他們曉得那絕對不會是對跨性別族群友善的措施。這樣小小的一個動作,可能就關乎了Luca與Ren未來能不能好好做自己、會不會被霸凌的關鍵。「我不曉得我要如何證明他是女孩,但我至少可以把他的護照拿出來。」
台灣明年也要進行總統大選,雖然台灣的政治仍舊停留在統獨議題的討論上裹足不前,然而我們也看到許多保守派的政治人物揚言要把同志婚姻「改回來」,看到他們對於移民移工的不友善,看到他們對於女性發言的輕蔑與無知,我不禁害怕的想像,倘若真的明年選舉不幸保守勢力勝出,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好保全自己現在擁有,卻可能會被剝奪、限縮的權利。
當世界的審美觀成為一種定義人類的標準,男孩不能選美嗎?
電影中文名稱叫做「小太陽大願望」,想必靈感來自於一部2006年的經典電影《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同樣是選美、同樣是家庭的互相支持。只是角色從一個平凡的女孩變成一個跨性別的女孩。「選美」其實就是一種社會價值觀的展現,也是對於女性的嚴格要求,當然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物化女性的象徵,相較於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選美比賽,我們真的很少看到「選帥」活動,站在台上的都是女性,被台下的人品頭論足。
我必須承認,人都會追求完美,這是從古希臘文化就知道的人性,然而當代的價值已經不同,女性可以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不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外表很美,而是因為他有能力、有經驗也有足夠的企圖心來擔任。選美活動做為社會價值觀的展現,必然會有輸有贏,然而這兩部電影都要告訴每位觀眾,即便社會認為你不夠完美,你仍會是某些人眼中、自己心裡最美的存在。
與其讓選美活動決定我們的審美觀,更應該讓多元的價值觀反過來改變審美活動的標準與定義。雖然我們終其一生終究無法擺脫被比較的命運,作為一個家中最小的弟弟,我也特別能理解為什麼多數人會認為「Ren是受到了Luca的影響」而不願意相信Ren本來就是這樣,他們倆個與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無法複製更無法取代。
這部電影作為女性影展的放映再適合不過了,透過跨性別家庭的成長互動,進一步證明了性別不該先於一切,我們都必須先是「人」才會試男人、女人,波除掉性別的外衣以後,我們有各自的興趣、有不同的專長、有獨一無二的美麗,社會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很多時候限制了人們的想像,限制我們想像未來的職業生涯、想像家庭角色、想像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甚至想像不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美麗,而電影正是突破這些想像框架最直接簡單又溫柔的方式。
「如果你可以回到過去,你想回到什麼時候?為什麼?」
「我想回到4歲的時候,告訴爸媽我是一個女生,我想他們那時候就該知道了。」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已經邁入第26屆,將於10月4日到10月13日於華山光點登場,而10月14日以後將於全國巡迴放映,今年帶來了開幕片《倖存的女孩》、閉幕片《女人就是女人》以及「在#METOO之後」、「酷兒製噪」、「狂女起駕・復仇來襲:亞洲篇」、「你的國家不是你的國家」、「電影正史ㄎㄧㄤ起來」、「原生吶喊」等11個單元數十部精選電影,影迷們可不要錯過囉。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這個其實是遺傳的因素,兄妹都是跨性別是非常強烈的遺傳證據
回覆刪除目前醫學界仍沒有確認性別不安的原因為何,遺傳確實可能是其中一種因素。但我認為重要的,或許不只是去探究成因,而是打破二元框架,去包容他們。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