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蒼蠅王 Lord of flies》法治與道德淪喪的警世寓言故事
這部電影改編自William Golding於1954年出版的文學經典名著《蒼蠅王》,這部小說曾兩度改編成電影,第一次在1963年,第二次1990年,這兩個版本最直接的不同是前者為黑白電影,後者則是彩色,我看的是1990年的版本,小說出版後過了40年成為近代文學經典,而電影再次造就了一部傑作。
1990年版的《蒼蠅王》數位修復非常成功,色彩、細節和畫面的光線我幾乎覺得像是2、3年前拍的,比《滾滾紅塵》、《霸王別姬》等近期我看過的數位修復電影的品質都還要來得出色許多,不過我認為能讓電影不產生時代感,除了數位修復的功力,更重要的是這部片的故事情節沒有過時,內容會讓不同年代的觀眾耳目一新,這才是作品能夠歷久彌新的關鍵,這部電影觸碰了社會體制、人性、透過深刻精準的隱喻,像是一部兒童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發生的年代並不明確,但可以確定是在現代,一架載滿了十幾位小孩的飛機發生事故,乘客紛紛墜海,一群年約十來歲的軍樂隊兒童和機長幸運的漂流到一座無人的小島上,機長是唯一的成年人,卻因為溺水或腦震盪等原因昏迷不醒,這些孩子必須靠自己,想辦法求救、求生,而唯一的工具只有小刀。
第一天,他們什麼也沒做筋疲力竭的睡在沙灘上,「Simon」睡不著半夜往小島裡去,後來他發現河流,回來告訴其他孩子,因此大家有了水源,第二天他們就在河邊嬉戲,並且在海岸就地取材,用小刀搭建了簡易的營地。
「Piggy」是個圓滾滾的小胖子,他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跑不快、體力不好,雖然沒辦法幫忙採集果子,但他在海邊發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海螺,他把海螺拿給Ralph。「我阿姨家也有一個,後面開個洞就可以吹出聲響」
「Ralph」是這群人當中年紀最大的孩子,且在失事以前就應該是這個團隊的領袖,他吹響了海螺,把大家召集過來。「擁有海螺者可以說話。」他說:「我認為我們不能如此散漫,我們要團結起來,努力生存等待救援。」
要團結,就得要一個人出來領導,眾人決定要讓「Ralph」當他們領袖。
「Jack」:「看來你贏得了選舉。」他是另一位深受其他人歡迎的孩子王。
為了讓路過這座海島的船艦及飛機能夠發現他們,「Ralph」請大家蒐集木柴,要到島嶼的高處去生火,「Jack」帶隊唱著一些軍歌,他原本自告奮勇要以鑽木取火的方式生火卻沒有成功,這時「Ralph」插手,他跟「Piggy」借了眼鏡,透過放大鏡的原理將陽光聚焦,將火點燃,眾人歡呼,他把眼鏡還給「Piggy」。
火成功生起來了,但火卻愈燒愈大,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甚至把一旁的樹木都燒掉,把周圍全部的植物都燒死,成了熊熊烈火,幸好沒有擴大,等到火勢漸小,許多人原先穿的衣服都髒了或被燒了。
他們分工合作度過了一陣子,每小時都有人輪流看守火焰,大家也都很服從「Ralph」的分工,他和大家都處的不錯,也和「Jack」很好,他們兩人獨處時還會打打鬧鬧,跟在眾人面前不太一樣。
某天,有人問了遲早需要回答的問題:「你覺得會有人來救我們嗎?」,「Jack」:『誰知道我們在這座小島,飛機失事大部分連殘骸都找不到,這裡一帶小島那麼多,不可能有人來救我們,我們要靠自己在這裡活下去。』
「Ralph」則告訴大家:『不要理他,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我想救援隊就快要來了。』其他人都沒有說話,沉默以對。
有一天,Ralph看到了一架直升機,飛得很近,他猜想是來找他們的,急忙跑往生火的高處,他用盡全力的奔跑,為了自己也為了眾人的命懸一線的希望狂奔,當他氣喘吁吁的跑到高處的時候,卻發現火已經熄滅了,他雖然死命地輝叟,扯破喉嚨的呼救,直升機卻愈來愈遠,愈來愈遠…
那天看守營火的人應該是Jack和他的其他夥伴,但他們卻不見了,他們去狩獵山豬,而且也成功獵到了,一群人興高采烈地回到營地,「Ralph」非常生氣,認為他們一時貪玩而失去了獲救的機會,「有肉吃比獲救重要嗎?」
狩獵小隊的人個個都在臉上做了類似原住民的彩繪,將山豬的血塗在臉上,身上也是衣不蔽體,帶隊狩獵的Jack原本興高采烈要吃豐盛的山豬大餐,這時卻備指責,有點惱羞成怒之下,他說:『我要離開這個扮家家酒的營地,我要去別的地方創造一個獵人營,想要找樂子的人就跟我來,我也隨時歡迎你們來。』
就這樣,這群不到20人的小孩,從起先的團結,分成了兩派陣營,多數跟著狩獵的人都跟「Jack」走了,這兩派人一邊相信會獲救、一邊不相信;一邊決定武裝自己、另一邊只有海螺;一邊維持著文明,另一邊卻選擇野蠻。
分治之後,有一天「Jack」陣營的人在叢林發現了一個山洞,卻被一個「怪獸」給嚇到,很快地就逃走了,他回到營地告訴大家有個山洞住了一個怪獸,「Jack」原本帶了大隊人馬要去殺死怪獸,但只到了洞口,大家都心生畏懼落荒而逃,就連「Jack」自己也不敢進去,於是他叫人把木棍的兩端削肩,就將獵到的豬頭,插在上面。「Jack」告訴眾人:「這是要獻給怪物的。」「Jack」還派人通知「Ralph」陣營的人說,森林裡有怪物,但「Ralph」不以為然,認為根本是在製造恐慌。
「也許有一只野獸,也許只是我們自己。」
留下來跟「Ralph」一起的,除了被霸凌的「Piggy」還有發現水源的「Simon」。Simon在森林裡發現一隻變色龍,他原本把他當作寵物帶在身邊,卻被Jack當成狩獵的練習對象而被殺死。此外,他們有眼鏡、螢光棒、小刀,有幾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也留在「Ralph」身邊。但「Jack」經常來偷襲他們,很快的,他們所擁有的物件都紛紛被搶走,追隨「Jack」的人也愈來愈多……
我看完電影以後,雖然會同情「Ralph」的處境,但也幾乎不覺得「Jack」是錯的,在電影的前半段,其實「Ralph」和「Jack」的分歧沒有那麼大,他們都希望大家團結合作,然後在小島上繼續生存,而他們倆也群體中最有領袖魅力的人,因此他們兩個原本可能是有一些機會可以合作,卻錯過了。
讓我感到更可怕的是,這個看似虛構的故事卻是如此合理,這小孩在小島上發生的事情,根本就是現實世界中每天反覆上演的殘酷劇情,我們早就對於這樣弱肉強食的狀況習以為常,他隱喻冷戰、隱喻資本家、隱喻宗教群體、隱喻國與國的關係,也同隱喻了成人與成人的角力,他讓我們看到原來戰爭就是這樣發生的,原來災難與邪惡一直都被埋藏在人性深處,只不過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小孩身上,會讓觀眾感到更強烈的不寒而慄。
「我們明明就以大人的方式做事,為什麼不對?哪裡錯了?」
錯了,錯在你信任大人的道貌岸然,錯在你沒發現權力與武力缺一不可,我認為這不只是是人性本惡或本善的故事而已,在故事裡面的「Simon」,是第一個發現水源的人,也是唯一一個知道什麼是「怪獸」的人,但他什麼都來不及說,他就像是沉默的第三者,最後來不及挽回只能犧牲。
你說,這些去狩獵的孩子有惡意嗎?
沒有,他們只是想要吃肉,想要開心不被束縛。
你說,道德規範有錯嗎?
沒有,他只是想要讓大家同心協力,團結在一起並且抱持希望。
你說,怪獸有錯嗎?
沒有,他只是沒有注意到,原來他的存在已經變成了他們彼此分化更為嚴重的關鍵。你說,海螺還是武器有錯嗎?
「恐懼使他們又產生了一種欲望,既強烈又緊迫且盲目。 」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個警示的寓言故事,透過一群小孩來呈現現實世界的縮影,每個物件都是一個隱喻,「眼鏡」看似無用的東西,事實上卻是可以取得火的工具,有火就能夠創造溫暖、安全、求生甚至是攻擊武器,有火可以做很多事情,但「眼鏡」的存在是因為「Piggy」(學者)近視,而且他也信服「Ralph」(政權)而願意借給他使用,但他實際上並沒有權利也沒有武裝能力,必須仰賴政權保護他。
「小刀」當然就是一個武器,看似只是一個不怎樣的武器,但在一個無人島上,他可能就像是一艘航空母艦如此強大,「Ralph」(政權)雖然有軍力,但他從來沒用來要脅別人,只是當作工具使用,但最後卻被搶奪,而導致權力的塌陷,當小刀被奪走之後,海螺(權柄)也幾乎無用了。
「海螺」代表的一種權威、法治和文明的規範,就如同我們服從國家領袖、公司主管,即便他並沒有直接的壓迫你,卻發還是遵從他,因為大家都遵從他,但最後海螺不再具有效用,政權已經被顛覆與分裂,所以即便「Jack」沒有把海螺搶過來也沒關係,因為他並非以權威去信服眾人,而是以權力。
「Jack」的權力如何而來?可能有人認為是武力,但武力只能讓人表面屈從,要打從心裡認同他的權力,就是那個在山洞裏面的「怪獸」,怪獸使人恐懼,恐懼就需要找別人保護,而「Jack」有這個能力,即便只是在在洞口插上一個豬頭(也就是蒼蠅王)。
1963年的蒼蠅王電影劇照 |
什麼是蒼蠅王?這一詞其實源於基督教的經典-希伯來聖經,聖經中說巴力西卜Beelzebub是腓尼基人的神,腓尼基人是閃族,與猶太族不同,而這個詞彙在希伯來文中就是「蒼蠅王」的意思,巴利西卜代表的是七宗罪之一「爆食」,聖經指他是引起疾病的惡魔,是最強大的墮天使之一。
而厲害的是,這是一個寫實的電影,在電影中雖然沒有所謂奇幻的蒼蠅王,但是當你知道這個典故以後,就會了解那頭豬、那個怪物,並非是惡魔的本體,而是「Jack」用豬去引出了每個人心中的蒼蠅王-心魔。
1963年的蒼蠅王電影劇照 |
這同時也扣合了原作小說誕生的時代背景,《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是威廉·高丁William Golding發表於1954年的寓言體長篇小說,那是二次大戰剛落幕,冷戰正要開始的年代,當時戰後各國政府為了防堵共產勢力的滲透,經常出現保密防諜的標語,並透過秘密警察、特務、黑名單的手段,實行「麥卡錫主義」,大肆逮捕異議份子,當時的鷹派政治家成為主流,利用人們的恐懼,將社會主義的倡議貼上共產主義的標籤,讓社會人人自危,台灣也是在那個年近進入了白色恐怖的高峰。
1963年蒼蠅王電影劇照 |
我相信這部電影成功,奠基於小說本身精彩的劇情,這是一絕佳的故事,雖然電影的情節還是有做一些調整,小說中他們很早就發現了怪獸,而且發現怪獸的那個男孩孩在第一次生火時的大火後就被燒死了;還有,小說裡面沒有機師跟他們漂流到小島,而是說有一個戰機駕駛跳傘死在島上等幾處不同,但這些不同除了讓電影劇情更流暢外,其實也有一些原因值得探究。
我常說,一個好的劇本也許不一定能成為一部好電影,但是一部好電影的背後必然存在一個絕佳的劇本。我想,好的文學作品若能被妥善的改編,絕對也會成就一部厲害的經典電影,兩者並非是互相傷害而是互相成就,像是《斷背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為愛朗讀》、《簡.愛》、《刺激1995》、《亂世佳人》、《教父》等等數不清的名作都來自於好的文學故事。
電影與文學的距離一直都不遠,劇本本身就也是一種文學創作,因此台北文學季從2010年開始舉辦台北文學.閱影展(會不會轉得太硬),選出許多深刻的文學電影,可能是文學作品改編的《蒼蠅王》,或者是文學作家擔任編劇的《少女小漁》等等,我個人是研究文學出身,但卻更喜歡電影一點,因此我總是對他們的選片相當驚艷,我認為這兩者是互相貫通、彼此啟發,僅是形式不同而各自絢爛,希望大家也都能一起享受文學與電影的樂趣。
本屆的台北.文學閱影展用「以文學知名,我們看電影」為主題,選了19部經典的優秀作品,將於即日起到6/6在台北光點電影院舉行,我真的非常推薦大家去看《蒼蠅王》,看完以後告訴我你怎麼想,也可以來驗證我說的對不對。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嗎?
歡迎跟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