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祐寧處男作《十七歲的天空》只有男人的電影世界

這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台灣電影,以同志為題材所拍的一部愛情喜劇,由楊祐寧、周群達、金勤等人主演,是楊祐寧首次出演電影,並且銀幕處男作就擔綱男主角,全片一位女性角色也沒有,甚至連路人都是男的,整部電影全部都由男性人物組成,非常有趣也相當具有特色。

男主角小天是一個不住在台北的鄉下人,對愛情有著天真爛漫的想像,認為有一天會有夢中情人的出現,為了要見一位在網路通訊軟體MSN上認識的網友一面,他獨自一人來到台北,卻因為對方只想要速食的一夜情而讓單純的他落荒而逃。

流落台北街頭的小天轉而到Gay Bar去找他的國中同學小宇,小宇是個夜店公關,交際手挽一流而且也看盡了愛情的百態,就像是個老鴇一樣,在小宇的收留下,小天就這樣在台北住了下來並且找到一份健身房的工作,這時他認識了同志圈人人聞之色變的白鐵男,他們倆「郎有情郎有意」,但小宇身旁的朋友都說這實在太危險,認為小天會落入惡狼的魔爪,「朋友都勸他不要不要,不要拿自己的幸福開玩笑。」

然而,事實上白鐵男也有難言之隱,他對於感情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雖然想尋得歸屬卻不太敢真的放入自己的感情中,結果他們兩人到底能不能擦出一發不可收拾的火花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部片的過時與老套大該就像我上面所講的那樣,充滿了偶像劇的劇情和非常芭樂的角色,基本上這部片是一部以大眾為取向的電影,而且因為出品時代處在台灣電影業的低潮,因此經費相當拮据,包含場景、演員、製作、劇本等等,有很多部分以十年後的角度再看顯得過於陽春簡便。


有點像是美國B級同志影集《外出用餐  Eating Out》系列,以性慾的身體或者虛擬式的愛情想像來當作笑點,加上老套的鄉下來的「草包」配上大都市「熱鬧」的衝突點,雖然不太具有深刻的品味,但也滿足觀眾一部分的感官欲望及笑點,以當時候影壇的作品而言是相當有意思的嘗試。


特別要提的是這部片由女性導演陳映蓉執導,當年她才23歲,就以本片賣破千萬票房拿下2004年的國片票房冠軍,可以說相當驚喜。《十七歲的天空》基本上是「一個女性對男同志」的綺想,包含裡面角色的語調、笑點、行為、想法是如此誇張而且做作,讓人有種是在看瓊瑤言情小說的感覺,但確實也展現了同志族群給圈外人的各種刻板印象,或說BL的幻想。

當年楊祐寧以本片獲得了第41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轉眼間他出道已經十年的光景,雖然事業起起伏伏,10年來他一直都相當受到同志族群觀眾的支持,近年來除了在偶像劇的表現獲得高收視率,也搭上國片的熱潮,成為票房保證男星之一。

在過去的年代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電影作品,同志題材常常成為獎項的熱門,經常被視為現代社會下遭到排擠孤立的一群人,因此有許多創作者去探討他們內心的變化並以自己的方式來提出藝術表現。

但隨著這樣的題材越來越多,博取同情的悲情元素也越來越淡,近年很多同志題材的作品已經不像過往如此單一而是多元發展,讓他不只是一部「同志電影」或「同志小說」,而是就算把同志題材換成異性戀,仍會讓人深深著迷的好作品。

同志題材的作品核心已經由「告訴社會大眾同志真實存在」,漸漸轉變為向社會傳達「同志與常人無異」的概念,我相信未來這樣理念的電影與作品將會越來越多、且愈來愈好。

我自己就認識一個新銳導演,身為男同志,作品也都以同志題材為主,在他的鏡頭下不只流露出同志族群所面臨的困境與不安,也將劇情及電影內容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他所要講的故事,不只是有一群人是同志,而是有一群人和我們一樣,為了愛情、為了夢想也為了家庭奮不顧身的努力著。

我們都曾有過一次青澀、寂寞、荒唐的《十七歲的天空》,在那個我們仍使用無名小站和MSN,而不是Facebook和LINE的年代,沒有太多的紛擾和爭執,世界只有單純的意念,有人說「青春痘出現就是一種戀愛的訊息」。我們可能永遠都回不去十七歲,但無論當年你做出了什麼愚蠢的、幼稚的、熱血的、瘋狂的事,千萬別感到後悔!因為那才是最原初、真實且美好的時刻。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