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It》是我們的膽小才創造出恐懼


 牠是一部非典型的恐怖片。
 故事發生在1950美國緬因州的小鎮名為德利,小男孩喬治跟哥哥要了一台紙船,他們幫它上蠟好可以在一個下大雨的日子帶到馬路上去放在水流中飄,它在滂沱的雨中跟著紙船跑著,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哥哥比爾對此相當自責,一直希望能把弟弟找回來,他發現德利鎮不只有他的弟弟失蹤,光是他們學校今年就有三個孩子消失,很多說他們掉到下水道裡去了,那年暑假他找了自己的好朋友,想要找出這件事情的謎題,但卻沒想事實遠比他們˙所想的更加複雜而可怕。

 這部電影是2017年我的前三名,改編自史蒂芬.金1986年的同名小說,相信喜歡電影的人都知道這個人,史蒂芬.金從1970年代以《魔女嘉莉》一書聲名大噪之後他的創作量驚人,至今已有近百部小說作品,且大部分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三億本,至今仍持續在創作,這個故事的背景就是作者自己長大的年代,在那個冷戰末期的時代許多資訊尚未普及科技卻突飛猛進,人類文明正處於一個從傳統保守到現代開化的過渡期,當時的人們對於人權還沒有什麼概念,卻急於建立正常的標準與規範,而不符合社會主流的人就因此被犧牲,在故事裡面有十個小孩,他們就像每個平凡的我們一樣有著不完美的缺陷。

 主角Bill緊張的時候講話會口吃,因此常被其他人嘲笑卻也因此沒有自信,但他知道如果想救出弟弟身為哥哥就一定要堅強勇敢,他身邊也有些朋友像他一樣弱弱的,Stanley是個有點害怕教堂的猶太教男孩,他不喜歡那些經文和禮教但他的爸爸卻是神職人員,有輕微氣喘的Eddie被媽媽過度保護,害怕所有的細菌和病毒,Ben是個愛上圖書館的小胖,他在學校常被霸凌,Beverly則是被其他女孩子排擠的女孩,單親的爸爸對她相當嚴厲,後來他們還意外救了被學校惡霸Henry 欺負的屠場男孩Mike,他在屠宰場長大卻不敢殺羊,此外看似什麼都不怕的Richie喜歡講一些看起來很屌的話來裝酷,但實際上他很害怕「小丑」-電影的反派形象
 首先,光是人物就有十個孩子,如果是一般的電影可能就只能著重在其中男女主角的故事上面發揮,像<哈利波特>雖然篇幅很長但實際上裡面沒有幾個學生你知道他家庭出身,也記不住他們的名字,甚至就連主要角色妙麗的原生家庭都著墨很少,更別提其他配角了,因此要做到把十個人物,包含反派的故事都講完是很不容易的,但這部電影做到了,大約用半部戲的時間就把所有角色的故事交代得很清楚,過程中慢條斯理一一釐清,而且他不只把它講清楚而且還講得很順暢,把他們的背景與各自的恐懼闡述分明,能在一部兩小時的片中做到,電影的敘事結構完整程度如同兼顧的建築讓人佩服。

 電影像是魯蛇的青少年冒險故事一樣,Bill找齊了他們的夥伴,要努力找出這個小鎮的問題在哪裡,他們每個人都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宗教與人格,但相同的是他們都看見了讓自己恐懼的事情,他們都很害怕膽小,也因此餵養了牠愈來愈壯大。
 牠吞噬著人們的恐懼,人們的恐懼吞噬自己。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害怕的是什麼?你克服了嗎?還是只是長大而已,年幼的我們總是沒有勇氣像是喬治要到地下室去拿蠟,他以為自己看到了一對眼睛,但他知道那是他的膽小壯大了那個恐懼,於是他開了手電筒-藉由外物讓自己脫離害怕的情緒-我有時經常會想一些雞跟蛋的哲學問題,例如當人要給出承諾的時候是已經有了百分百的把握還是因為給出了承諾才必須要完成這件事情?當我們感到害怕的時候,是恐懼的對象先出現還是我們的害怕先發生呢?
 我小時候看過一部日本動畫叫做《靈異教師神眉》,當時故事中很重要的一個訊息擊中了年幼的我,他說真正恐怖的是我們內心的恐懼,至今我仍覺得意識到這件事情是能夠真正勇敢的關鍵,努力去思考我們所害怕的事情,電影中呈現了各種不同的害怕,對於細菌、黑暗、未知、廢棄、鮮血、死亡、懼高等等,幾乎是每個人都會害怕的東西,意識到自己的害怕與恐懼,去克服他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勇氣。
 在西方的十月最後一天也就是萬聖節,小孩子們都會裝扮成小鬼,在街上討糖吃,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找到勇氣的方式,那些吸血鬼、狼人、女巫都是床邊故事裡面讓人睡不著覺的邪惡,但那些黑色的想像都是我們強套上去的,如果我們能夠把他想成另一種樣子就不會害怕他們了,牠把內心的恐懼具現化,就像是哈利波特中瘋眼穆迪豢養在衣櫃裡頭的幻形怪,牠會變換成你內心所害怕的事情,即便他本身不具強大的攻擊能力,卻讓你自己的恐懼擊潰自己,就像Henry的爸爸說:『那是一種虛張聲勢的紙老虎。』,只要你用想像力脫離那個情境就能克服它,這也說明了每個人害怕的東西不同,所以你當多一個夥伴就多一個不同的勇氣。
 雖然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很俗套,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我們和朋友在一起時,不知道為什麼膽子就是會變大,因為你知道有人會幫你,你知道你不是自己在抵抗,而且每個人有不同的恐懼,也同時有了不一樣的勇氣。克服恐懼有許多不同的方式,電影中也用很多方式呈現了孩子們克服自身勇氣的方式,其實害怕不只是小孩,只是小孩們比較不擅長假裝堅強,當大人們害怕的時候經常視而不見,佯裝鎮定,這部電影也有提到這件事情,對鮮血視而不見的父親,大人們確實長大了,卻忘記自己當初是怎麼克服這些恐懼的,其實害怕和偏見是附著的一體兩面,很多人類學家就提出了對於童話的不同看法,也許那些妖魔鬼怪都可能是當時人們對於不熟悉的事物產生的幻想,就如同中世紀人們對於女巫的偏見,引致了火祭的屠殺,偏見式的恐懼到了現代文明並沒有消失,許多人對於外來移民、非異性戀者、街頭遊民等各種自己無法認同的對象產生了負面的偏見,這些標籤加劇了社會對於他們畏懼而產生驅趕以及制裁關押等要求,但他們真的有那麼的「不正常嗎」?又有什麼是真正的正常呢?
 我覺得我要就此打住了,雖然這部電影真的拍得太厲害,讓我不得不不斷回想這些劇情巧面之處,牠之所以為非做歹,正是因為我們心中的懦弱讓牠無所不在,牠是我們的恐懼,牠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不敢正視的東西。在國外萬聖節不只是孩子打扮,大人也都會打扮自己,在那種時候大家都沒有了職業、膚色、學歷、穿著,正因為大家都奇形怪狀,大家才能夠真正的獲得同樣的平等。
 曾執導過《母侵》的導演安德雷斯·馬希提相當擅長拍攝恐怖片,無論是配樂和畫面還有怪怪屋,幾乎是在玩弄所有恐怖的元素,裏頭的小丑每次出來你就能看到他又在和恐怖片致敬以及創新,它的調皮表現得讓我毛骨悚然,炫技到最後都快被自己的害怕麻痺了(但這就是勇敢的開始),他在一開始就讓Georgie獨自下到黑暗的地下室去,那是所有恐怖片都愛用的場景,他很害怕,但他也很勇敢,打開手電筒發現那也沒什麼。


 9/10

 真的太喜歡這部片了,我其實已經不喜歡恐怖片很多年了,但它卻還是票房常勝的題材,大家很像都想要進去戲院被嚇(這到底有什麼被虐妄想),但正如上頭所說的當我認清恐懼本身來自於我們的膽小我不管看什麼恐怖片都覺得沒什麼好怕,有時候處理得太過粗糙反而有點廉價,我覺得恐怖電影要拍得好,不是他能用到多噁多恐怖,而是要讓那個恐懼立體化,要讓他走出電影和觀眾真正的互動,恐懼的背後是我們大腦的防衛機制,大家也可以看看我寫的<厲陰宅>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