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最佳香港電影《花椒之味》暨映後座談筆記

這部電影稱作花椒之味,直覺聯想到的是冬天常吃的麻辣鍋,麻與辣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感受,辣是源於辣椒,而麻則來自花椒,麻辣是中華料理獨特的味道,舉凡麻婆豆腐、酸辣粉、紅油擔擔麵都是辣的,辣與蔗糖更被視為近代中國菜中最主要的兩種調味料,而麻辣鍋的口味又因店而異,麻辣鍋最早起源於重慶,雖然都是麻與辣卻有著傳到各地以後更衍伸出明顯的不同風味,而台灣的麻辣鍋也同樣聲名遠播,基本上這部電影就是一份麻辣鍋,明明每次吃都覺得受不了,然而卻還是難以抵擋那種刺激的感受,人類真是變態。

當我們說人生,總是說酸甜苦辣,卻沒人記得,原來辣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且必須感到疼痛,總是無法好好的原諒自己、放過自己,那樣的羈絆是在靈魂裡面,在文化裡面,在麻辣鍋還沒成為麻辣鍋以前,翻炒鍋底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的味道。


電影由《前度》的導演麥曦茵執導,金馬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人許鞍華監製,故事改編自張小嫻2010年出版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這部小說曾在2017年被拍成同名電視劇,當時的口碑也相當不錯,不過那是以一部都會愛情偶像劇來製作,而這次改編成電影則更著重在三位女主角彼此之間的感情,以及父女情感的羈絆,從悔恨的回憶到寬恕的過程,是一部非常溫暖真摯的動人作品。

夏如樹(鄭秀文飾)上班時接到了父親的死訊,才意外從手機裡面得知原來父親生前還有另外兩個女兒:在台灣的如枝(賴雅妍飾)以及在重慶的如果(李曉峰飾),如樹傳了父親的訃聞過去,原本沒想過他們會來,但是兩人卻都出現了,而且跟如樹一樣,都是獨自一人。這三個同父異母的姊妺素未謀面,卻意外譜出了最親密的情感。

電影透過虛實交錯的影像,把如樹的回憶重現出來,與父母親相處不睦幾乎是每個孩子都面臨過的掙扎,真正相處得來的反而是少數,我們每個人都在長大,而在爸媽的眼中卻永遠像個孩子,他們一方面希望我們獨立,另一方面卻不願意看到孩子離去,這是幾乎永遠無解的課題。

我們明明就愛著彼此,卻又不停地傷害對方,家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然而那些對陌生人說不出口的惡毒語言,卻總是在屋裡無所遁藏,總是以為那是最真實的自己,其實那只是我們無法真正長大的證明。

不過,這個故事去掉了家庭的爭吵,從爸媽離開人世的那天,我們以為終於鬆了口氣,然而,卻是生命少一口氣,那也是愛與和解的開始,不是孩子與父母和解,而我們與自己和解,我們放過了自己,我們從那一刻開始坦然面對自己的愛與恨,坦然理解回憶終究有個終點,永遠沒有準備好面對死亡的時候,正如同眼淚不是說哭就哭說停就停的。

這是一個真正屬於華人女性的故事,這三個在缺乏溫暖與愛的女孩卻成為了善良又勇敢的女人,正如同父親的無法鬆手,他們在各自的原生、異地家庭中也面對了一個個難分難解的問題,這是一個男人、三個女、四個家庭的故事,談論家庭的五味雜陳,娓娓道來人生的酸甜苦辣。
「因為你沒有真正努力過,才會說沒關係」
如果我們真正努力了,世界卻還是一遭,一樣沒有改變呢。
映後座談的時候,有個觀眾問說,怎麼會挑蟑螂來象徵父親的靈魂?這並非是原著小說的設定,導演麥曦茵說,在電影裡面只有如樹的回憶是具象化的,如果和如枝對於父親的記憶只能透過投射。

蟑螂,其實是劇本寫好之後的神來一筆,可以同時展現出三個姊妹共同的感受,又需要加強人物的情緒,「人們總是害怕蟑螂、討厭蟑螂、痛恨蟑螂,然而如果那隻是親人的話,卻又無法殺死他,且必須面對它」這是荒誕的民俗更是一種深刻的隱喻,我們也經常感到痛恨家人、討厭家人、不想面對家人,然而卻因為是親人,我們不能逃避,還是要去面對它。那個矛盾掙扎看似搞笑,其實親子的關聯性。

蟑螂出現兩次,一次是表現出三人共同的驚恐,以及如樹身為大姊的堅強,而第二次則更明確的顯示出了一代人與一代人的差異,導演說,「上一代總是告訴我們不要放棄、要加油、樂觀,然而那些對我們的人生其實沒有明確的幫助」這一代都已經這麼努力,世界都沒有改變,上一代人還是依然故我,而我們只能向同輩的人互相依靠、相互取暖。
「你是真的想要跟我結婚嗎?」  
「我可以囉。」 
「你是可以結婚,還是想要結婚?」 
「這有什麼差別呢?」
「你是想要跟我在一起,還是可以跟我在一起?」「一句話怎麼長,怎麼就只聽到『可以』或『想要』,沒聽到『一起』呢?」
這其實算是這部電影的關鍵台詞之一,除了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觀,更反應了語言的妙趣,導演說,中文的可以其實也有許多不同意思,劉德華說的可能是I can be with you, 但鄭秀文聽到的確實I'm Ok with you。
這不只是男女間的愛情關係,其實也可以套用在許多人生不同的境遇與態度,「我們是先有了達成目標的能力才給出承諾,還是給出了承諾因此必須努力達成目標呢」導演說,寫劇本像是創造一個小宇宙,裡面住了很多外星人會有爭執、吵架、和解,透過電影能理解到每個人在經過不同的經驗後,累積了甚麼樣的想法,獲得了什麼樣的人生觀,這兩件事情不僅沒有衝突,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同時存在的。

麥導演也說,很感謝那麼多優秀的演員願意來出演這部電影,但大家的檔期真的都很緊,客串的劉德華只有8小時,也因此必須都在車上演,「但這個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貫穿了整部戲的頭、中、尾」而其他幾位演員也都約只有3~5天的檔期。我聽到這裡真的是太過佩服這部戲,在如此短的時間能展現的如此優異,這絕不只是演員的實力,導演精準的決斷更是功不可沒。

在戲中飾演男配角蘿蔔的小野(盧鎮業)也有來到映後,他說麥導的戲跟其他片場不一樣,不會看到有演員在讀本,「因為他都沒有給我們台詞,只是給我一個情境,讓我們進入角色就自由發揮」他坦言,其實非常困難,但也非常過癮,他說自己也曾在20幾歲去餐廳工作過,就像是茄子蛋的台語歌《浪流連》唱的那種心境。
「每個人都會犯錯,大家都在等願意原諒自己的那個人」
這是我整部戲最喜歡的台詞了
-8/10-
其實電影剛開場我就已經很感動了,想到自己也曾經在現場親眼看過大坑的中秋舞火龍,那樣的氣氛熱鬧歡騰,在如此現代的香港都會,卻留下了這麼道地的民間習俗。電穎到了後半段,整個戲院的啜泣聲此起彼落,雖然我並沒有留下眼淚,然而整部電影我的喉嚨都向卡了一些東西,如鯁在喉講不出口的話語,酸著鼻子看完了電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