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小島來了陌生爸爸My Extraordinary Summer with Tess》你需要練習獨處嗎?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過一些問題,是書裡面沒有答案,有了答案也不能做什麼,但每個人心中也許都有自己某種回答的那種問題,例如:
「你覺得最後一隻恐龍滅亡時,知道自己是最後一隻嗎?」
Sam有想過,他是家中排行最小的10歲男孩,暑假跟著爸媽和哥哥一起到泰爾斯海靈島去旅遊,媽媽總是偏頭痛的躲在度假小屋中,而他、哥哥和爸爸在沙灘上打排球,結果哥哥跌到Sam挖的沙坑裡,腳骨折送到島上唯一的小診所去。Sam問醫生:「我哥哥會死掉嗎?」一方面是擔心哥哥,另一方面,他也常常擔心:「萬一家人都死了,只剩我一個要怎麼辦?我是家裡最小的。」
確認哥哥不會因為骨折而死之後,他放心的到外面去閒晃,買了一份薯條加酸辣醬,他告訴餐車姐姐:「你知道蟑螂沒有頭還是能繼續活著嗎?」餐車姐姐當然是說:「我不知道」。
Sam說:「活著九天以後他就會餓死。」
這好像就是所謂的「冷知識」,就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但知道了也不能幹嘛的知識。大家都說Sam很怪,但是他遇見了一個住在小島上的女孩Tess。

Tess見到他劈頭就問:「你會彈電吉他嗎?」

Sam:「我會彈電子琴。」

Tess:「這有什麼關係?你可以走了。」

正當Sam轉身要離開的時候
Tess突然又叫住他:「嘿,你會跳騷莎舞嗎?」

Sam說,不會。

Tess:「太好了,我們可以一起學。」

Sam可能會心想,我遇到了一個比我更怪的女生。
這是一部溫暖、燦爛、獨特的溫馨電影,讓我想到《小太陽的願望》,以一種極為純真而童趣的方式,去探討生與死,去思考自我與他人的關聯性。自我與他人的關係是我們從家庭進入同儕團體時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與同儕關係的建立絕對程度的影響未來我們進入社會化的結果,當然多數的我們在十歲的時候並不曉得原來自己在學習、摸索與人相處的界線和方法。大部分時候,我們只煩惱為什麼朋友會生氣,為什麼自己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電影中的Sam正巧處於同儕、家庭、自我三者交錯的關鍵點上,他與哥哥年紀差得太多而不太熟,爸媽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孩子,我們想Tess會不會成為他的好朋友呢?但這段感情,卻因為Tess正在執行的「任務」而充滿曲折。

「為什麼一點感覺都沒有?」「接待客人要有什麼感覺嗎?」

整部電影我們都以Sam的角度來看事件的發展,這一點導演掌握得特別好,看電影的過程我不時會好奇Sam的決定,但是很快就會想到答案,這樣的設計去掉了太多主流電影濫用的解釋性對白,反而讓觀眾能夠專注投入在電影人物內心的想法以及整部電影的走向。讓觀眾獲得的資訊和Sam一樣多,自然也特別能夠同理Sam內心的感受,他因為擔心最後剩下自己一人,而開始了「獨處訓練」,先從一小時開始,每天將獨處的時間拉長一個小時,他在這座小島上七天,希望最後一天能夠獨處七個小時。


「獨處訓練」是他不同於Tess的任務,也許也是因為Tess他才開始的任務。他希望自己不要跟人感情太好,不要認識太多朋友,否則到最後會更加寂寞,唯有從現在開始練習獨處,長大以後就能好好面對只剩下自己的時刻,不會因為孤獨而過於痛苦。

 這讓我想到了《EVA》裡面曾引用的叔本華豪豬理論,在很冷的冬季,兩隻豪豬想要靠近彼此取暖,但是因為彼此身上有太多保護自己的硬刺,如果太靠近對方就會刺痛對方而後退幾不,但寒冷又讓他們再次靠近,周而復始,豪豬們漸漸知道兩人要間隔一定的距離,不會過於疼痛又會感到溫暖。
當然這並不是真的,不過從這樣的寓言故事只是要讓我們知道人際關係的距離是必須互相探索且持續學習,「獨處訓練」可以說象徵了近年來都市男女非常熱衷的一種處世哲學,希望不要打擾別人,希望自己照顧好自己,大家受夠了熱情被冷落的寂寞,也受夠了期望落空以後的輾轉反側,於是漸漸的,每個人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一顆星球或者一片海岸,再岸上獨處,被動地等待或者也不等待某艘迷航的船隻靠岸。


電影看完以後,我在IG上面沒頭沒尾的發了一則限時動態,問大家比較想要「獨處練習」還是想要「創造回憶」,不意外的有超過七成的人選了獨處練習,再次證明了大部分的人,特別是愛看電影的人都「渴望著」練習獨處,但是我認為這同時也代表著,多數人大部分時間都不是處在獨處的狀態下吧?

「如果你少認識一個人,你就能夠少參加一場葬禮。」
「我會去參加你的葬禮。」


我會去參加你的葬禮
這絕對是近期我聽到最浪漫的一句對白了。這部電影大部分的觀眾可能能夠同理套入的人物是Sam,但我卻特別能理解Tess的內心變化,她之所以說Sam的獨處練習「很怪」,是因為一直以來她一直都是在獨處,她從來不需要特別去練習「獨處」這件事情,因為這就是她的生命。

Tess沒有父親,每當有人問起她就掰個荒謬的理由說,自己的父親被鯊魚咬死或者被火車撞死,但事實上她「沒有父親」,因為她是母親旅遊的時候和旅伴發生一夜情之後生下的孩子,她的父親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女兒,但她很聰明,去偷了母親以前旅遊留下來的記憶,並透過網路找到了自己的生父,她偷偷寄了免費住宿卷給爸爸,她想親自看看爸爸是什麼樣的人,再決定自己要不要這個父親。她單親,沒有兄弟姊妹,甚至想練習騷莎舞都沒有對象,只好找這個怪異的小觀光客Sam的幫忙,如果那時候的Sam在獨處練習,當然也就沒有辦法遇見Tess,更沒有辦法知道原來有比練習獨處更重要的事。

「你老婆死了,你不會很寂寞嗎?」
「人生就是這樣,她雖然不在了,但她在我的記憶力還活得很好呢。」

事實上,我也是單親,父親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因病過世,我也就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的父親是什麼樣子,因為懂得死亡的痛苦,才更會了解生命的珍貴,Tess努力的學電吉他、跳騷莎舞都只是希望能夠跟父親創造一樣的經驗,甚至弄了很多問答活動、尋寶遊戲只是想要跟他一起創造回憶,對同樣沒有過父親的我而言,好像也能明白為什麼Tess會這麼努力想要創造回憶。

對於擁有一切Sam來說,他害怕死亡帶來的失去,於是練習獨處讓自己能夠更有勇氣面對未來,但他沒注意到的是,練習獨處並不是面對孤獨的唯一辦法,甚至可以說是非常不好的一種辦法,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不擁有感情,最後發現原來最早死掉的人可能會是自己,那個死掉不只是具象化、被海水淹死的死掉,而是情感的、靈魂的死亡,是因為自我封閉、選擇孤獨的死掉。

對Tess和我這類人而言,獨處是幾乎不需要練習的,練習獨處與創造回憶也根本不是一個人生的選項,因為生來只能獨處,且持續的孤獨一人的活著,才更想盡辦法去與他人創造回憶,不管是好的、是壞的,不管是不是最後須要多參加一場葬禮,都希望自己能透過他人而更完整、充實的活著。

「你覺得最後一隻恐龍滅亡時,知道自己是最後一隻嗎?」
「他死的時候應該也不難過吧,因為活著真的太寂寞了。」
-8-
我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歡這部電影,一方面是我本來就很喜歡小孩子作為主角的電影,無論是奇幻的《野獸冒險樂園》、寫實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電影都能捕捉到成長過程的失去與獲得,那是我們沒有辦法重來或挽回的記憶。而本片雖然是荷蘭導演Steven Wouterlood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但他過去執導的電影電影《Alles mag》、《Koningsdag》、《Guido》主角也都是年約十歲的孩子,特別一提的是這些片名分別是德文、瑞典文和義大利文,確實展現出歐洲多語系文化的特色,希望未來能看到他拍出更多好看的荷蘭電影。

另一方面,《小島來了陌生爸爸》之所以成為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最愛的電影之一,主要是因為這是看完會讓人熱淚盈眶而充滿力量的片子,看似一個簡單、溫暖的童書小品,事實上如同《小王子》那樣觸碰到了深刻的故事核心,關於生命也關於自己。我也曾在一座小島上面生活過一段不短的日子,如果我早點看過這部片,也許我會更努力地蒐集在那裏與每個人、每一天的記憶。今年暑假,跟Sam一起到小島上,看看會不會遇見Tess與她的陌生爸爸。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