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邊笑邊哭的庶民電影
黃信堯,1973年生於台南,2005年從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所畢業後定居在七股至今,這些年來他以拍攝紀錄片為主,2010年以《帶水雲》獲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評審團獎,又以《沈沒之島》,拿下2011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及最佳紀錄片,2014年他第一部劇情短片《大佛》入圍了當年的金馬獎,雖然最後沒有得獎,但評審之一的鍾孟宏導演在賽後找上他,期待他可以把這部短片發展成長片,雖然黃信堯導演在紀錄片的圈子裡面有些聲望,但和電影圈其實不太熟,因此他
這部電影未演先轟動,獲選為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更入圍金馬獎十一項成為最大贏家,很多人說預告看不出來在講什麼,只曉得整部電影幾乎都是黑白的,導演會操著濃厚鄉土味的台語和觀眾講話,阿堯跟他的《大佛普拉斯》,這到底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喜劇之所以好笑有一個重點就是他夠荒謬,而且必須貼近真實的荒謬否則觀眾不會相信,於是這部電影拍出了台灣真實社會的庶民,他們經歷那些無聊而荒謬的日常。
『人再怎麼有錢又怎麼樣呢?一天也只是吃三頓而已。』

那電影有什麼好看得呢?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評價很兩極,有人說太日常太無聊有人說太荒謬脫離現實,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期待看見的是什麼呢?是那些爆炸場面還是視覺特效?是俊男美女還是催淚激情?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故事,經常是我們經歷過卻又不能經歷的事情。當我們期待電影的時候就彷彿期待生命帶給我們什麼一樣?經常把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假託在外物上面的信仰,藉由虛構的東西讓我們活得更真實,雖然這部電影沒有提供一個很好的答案,但他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提問。
我們在戲院裏面窺視著一個方格子裡面發生的故事,我們知道那是別人的故事,內容是虛構的卻不能脫離我們對於現實的邏輯,當我們意識到電影是"被製作"的時候它就有了主觀意識,在這個框架內能呈現幾分真實,但框框外頭呢?
『就是美國那個啊!港口有一個女的,拿一個火把、戴一頂浴帽!』
電影的劇情大多發生在框框的外頭,也被稱為"畫外音",狹義的畫外音指的是電影配樂的技巧,但廣義的來講,那些鏡頭之外的聲音就是畫外音,包括導演的旁白去補充解釋這個人物的來歷與故事,包括行車紀錄器的錄音去推進故事的前進,當然也包括了我們坐在電影院裏面和影像對話的過程。
我認為這與導演多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有關,紀錄片最常使用的就是配上旁白用報導式的口吻去解說影像的內容,而紀錄片多年來不停爭議著到底能不能紀錄客觀的事實,紀錄者用框架侷限了自己的觀點,觀點之外,就是阿堯無意的撼動到看慣電影的觀眾,彷彿對於自己在看些什麼失去了主觀意識。

他是如此可笑荒謬,卻又這樣的真實,菜埔當一個大夜班的保全,獨自照顧著年邁的母親,至於他為什麼沒有工作?有沒有讀書?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保全,全台灣每個夜裡有多少無所事事的男子在當保全,社會從來不在乎他們是誰,叫什麼名字,久而久之他們也不在乎自己了。肚財反而被世界記住了,因為他騎著一台沒有牌的機車上了新聞,但誰會想到那個推著車撿垃圾的阿伯,其實和你的小孩一樣沒事就想去玩夾娃娃,因為很療育阿。
『希望你們送到這裡就好,後面的路我想一個人走』
很多人看不懂肚財是怎麼死的?也有人說內容太低俗色情,還有人討論著裡面人物影射誰,我都不想否認,但其實這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佛像與信徒其實泛指著所有失去自主知覺把信仰寄託於虛無的人們,無論是宗教、理論還是政治,電影拍出了社會的矛盾,還有背後沉重的無奈,苦悶的生活只能用一些尋樂子的垃圾話當作生命的出口,阿堯說這一種取暖,一種平凡人物活下去的動力。

『社會常說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命中並沒有這四個字。畢竟他們連捧飯碗都沒有力氣了,哪裡還有空去說這四個字?』
故事的時間軸安排得相當巧妙,由第一天的事發與事件的再現,像是諾蘭在敦克爾克一樣調動著不同的故事線,交錯有交錯的意義,這些事情反覆發生無從更動。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當然他有很好的影像風格,獨特的幽默感,還有生祥精準動人的配樂,但更重要的是這部片挑戰著我們對於真實與虛假的界線,最終的提問是有什麼是真正的真實嗎?當我們看著電影的時候,到底的認知是在看虛構的還是真實的東西呢?
很多人看電影之後因為一部片拍得很爛就會罵得要死,氣到不行,但其實也就只是被騙了三百元,個人覺得裡面有一場戲拍的很絕,當菜埔知道自己有一天可能會有不測的時候,跑到公園去找賣眼鏡的叔叔,結果他試了好多次,不僅沒有能把媽媽的事情告訴它還損失了三百,但真正讓人傷心的是,我們唯一能夠信任的人,卻也只是這樣對待自己。
『肚財拿到了鑾文,神明卻只告訴他,要好好做個對社會有路用的人,卻跟菜甫倆人對看,不知如何是好。』
電影把最悲苦的真實包裝成喜劇,巧妙高明而且充滿了社會關懷,阿堯從大學時期就長年參與社會運動,電影的血肉就這樣一塊一塊的湊在一起,這樣一部悲喜劇是難以再製也難以比較的,特別是鍾孟宏導演不只擔任監製同時身兼攝影,他黑白的影像拍出了寂寞的西部沿海,拍出人民的無奈與無言以對,拍出世態炎涼的荒謬與真實,因為有兩位的互相補足這部片才得以誕生,我們才能看見,真正的藝術就是認真生活。
9/10
這部電影無疑橫空出世的經典之作,無論去電影院看幾次都還是會被逗樂、被感動,林生祥的配樂也恰到好處,想要去把黃信堯導演過去的作品都翻出來看,而且他有演《麻醉風暴2》你們知道嗎?順道一提,飾演菜埔的莊益增其實真正職業是紀錄片導演,《無米樂》就是他的代表作,後來他也跑去念南藝的研究所和阿堯變成同學,於是他們就這樣支援相挺,完成了完成了一部好作品。
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嗎?
歡迎跟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