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邊笑邊哭的庶民電影

 黃信堯,1973年生於台南,2005年從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所畢業後定居在七股至今,這些年來他以拍攝紀錄片為主,2010年以《帶水雲》獲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評審團獎,又以《沈沒之島》,拿下2011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及最佳紀錄片,2014年他第一部劇情短片《大佛》入圍了當年的金馬獎,雖然最後沒有得獎,但評審之一的鍾孟宏導演在賽後找上他,期待他可以把這部短片發展成長片,雖然黃信堯導演在紀錄片的圈子裡面有些聲望,但和電影圈其實不太熟,因此他
後來跟著鍾導一起拍了《一路順風》,後來他們兩人與眾多《一》片的團隊再次合作,終於推出了這部《大佛》的長片版-《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
 這部電影未演先轟動,獲選為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更入圍金馬獎十一項成為最大贏家,很多人說預告看不出來在講什麼,只曉得整部電影幾乎都是黑白的,導演會操著濃厚鄉土味的台語和觀眾講話,阿堯跟他的《大佛普拉斯》,這到底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喜劇之所以好笑有一個重點就是他夠荒謬,而且必須貼近真實的荒謬否則觀眾不會相信,於是這部電影拍出了台灣真實社會的庶民,他們經歷那些無聊而荒謬的日常。

 『人再怎麼有錢又怎麼樣呢?一天也只是吃三頓而已。』
 片中有三分之一的畫面都是在看行車紀錄器,行車紀錄器要看什麼?但我們每天打開新聞打開手機卻都是看到各種攝影機和行車紀錄器的畫面,看人們出車禍或者看路人爆走,電影裡面的行車紀錄器沒有相撞也沒有相罵,卻藉由錄下的對話推展了故事的前進,電影全部都是黑白的,但行車紀錄器卻是彩色的,但彩色的又怎樣行車紀錄器有什麼好看?

 那電影有什麼好看得呢?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評價很兩極,有人說太日常太無聊有人說太荒謬脫離現實,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期待看見的是什麼呢?是那些爆炸場面還是視覺特效?是俊男美女還是催淚激情?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故事,經常是我們經歷過卻又不能經歷的事情。當我們期待電影的時候就彷彿期待生命帶給我們什麼一樣?經常把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假託在外物上面的信仰,藉由虛構的東西讓我們活得更真實,雖然這部電影沒有提供一個很好的答案,但他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提問。
 我們在戲院裏面窺視著一個方格子裡面發生的故事,我們知道那是別人的故事,內容是虛構的卻不能脫離我們對於現實的邏輯,當我們意識到電影是"被製作"的時候它就有了主觀意識,在這個框架內能呈現幾分真實,但框框外頭呢?
『就是美國那個啊!港口有一個女的,拿一個火把、戴一頂浴帽!』

電影的劇情大多發生在框框的外頭,也被稱為"畫外音",狹義的畫外音指的是電影配樂的技巧,但廣義的來講,那些鏡頭之外的聲音就是畫外音,包括導演的旁白去補充解釋這個人物的來歷與故事,包括行車紀錄器的錄音去推進故事的前進,當然也包括了我們坐在電影院裏面和影像對話的過程。
 我認為這與導演多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有關,紀錄片最常使用的就是配上旁白用報導式的口吻去解說影像的內容,而紀錄片多年來不停爭議著到底能不能紀錄客觀的事實,紀錄者用框架侷限了自己的觀點,觀點之外,就是阿堯無意的撼動到看慣電影的觀眾,彷彿對於自己在看些什麼失去了主觀意識。
 這部片風格特出而寫實,是一部無法比較的電影,與其被定義,我想《大佛普拉斯》定義了自己的風格,它用黑白的方式捕捉住社會最底層的庶民場景,口白不時自嘲與政治諷諭讓觀眾啞然失笑,他絕對是一部可以讓台灣觀眾哈哈大笑的喜劇,但笑完之後觀眾不得不思考這社會的荒謬遠比電影還多,讓人笑到流淚,泣不成聲。

他是如此可笑荒謬,卻又這樣的真實,菜埔當一個大夜班的保全,獨自照顧著年邁的母親,至於他為什麼沒有工作?有沒有讀書?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保全,全台灣每個夜裡有多少無所事事的男子在當保全,社會從來不在乎他們是誰,叫什麼名字,久而久之他們也不在乎自己了。肚財反而被世界記住了,因為他騎著一台沒有牌的機車上了新聞,但誰會想到那個推著車撿垃圾的阿伯,其實和你的小孩一樣沒事就想去玩夾娃娃,因為很療育阿。


『希望你們送到這裡就好,後面的路我想一個人走』
 很多人看不懂肚財是怎麼死的?也有人說內容太低俗色情,還有人討論著裡面人物影射誰,我都不想否認,但其實這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佛像與信徒其實泛指著所有失去自主知覺把信仰寄託於虛無的人們,無論是宗教、理論還是政治,電影拍出了社會的矛盾,還有背後沉重的無奈,苦悶的生活只能用一些尋樂子的垃圾話當作生命的出口,阿堯說這一種取暖,一種平凡人物活下去的動力。
 全片以閩南語構成,導演的註腳與影像構成了一種詩意的氛圍,在最平凡的地方做出了美學的獨特,電影角色和故事都算是中規中矩而完整,菜圃、肚財、釋迦、土豆,四個角色其實是每個人的不同樣貌,他們對白可能比導演的旁白還少,而且與劇情幾乎毫無關聯,就是平常閒聊的屁話一樣沒有意義,卻是我們最真實的生活。有時我們面對質疑也只能沉默,有時想幫忙卻無能為力,有時以為自己的生活還有那麼一點什麼,大概也就是那些說不出來的什麼支撐著生命繼續橫過淹水的泥地吧。

『社會常說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命中並沒有這四個字。畢竟他們連捧飯碗都沒有力氣了,哪裡還有空去說這四個字?』

 故事的時間軸安排得相當巧妙,由第一天的事發與事件的再現,像是諾蘭在敦克爾克一樣調動著不同的故事線,交錯有交錯的意義,這些事情反覆發生無從更動。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當然他有很好的影像風格,獨特的幽默感,還有生祥精準動人的配樂,但更重要的是這部片挑戰著我們對於真實與虛假的界線,最終的提問是有什麼是真正的真實嗎?當我們看著電影的時候,到底的認知是在看虛構的還是真實的東西呢?
 很多人看電影之後因為一部片拍得很爛就會罵得要死,氣到不行,但其實也就只是被騙了三百元,個人覺得裡面有一場戲拍的很絕,當菜埔知道自己有一天可能會有不測的時候,跑到公園去找賣眼鏡的叔叔,結果他試了好多次,不僅沒有能把媽媽的事情告訴它還損失了三百,但真正讓人傷心的是,我們唯一能夠信任的人,卻也只是這樣對待自己。


『肚財拿到了鑾文,神明卻只告訴他,要好好做個對社會有路用的人,卻跟菜甫倆人對看,不知如何是好。』

 電影把最悲苦的真實包裝成喜劇,巧妙高明而且充滿了社會關懷,阿堯從大學時期就長年參與社會運動,電影的血肉就這樣一塊一塊的湊在一起,這樣一部悲喜劇是難以再製也難以比較的,特別是鍾孟宏導演不只擔任監製同時身兼攝影,他黑白的影像拍出了寂寞的西部沿海,拍出人民的無奈與無言以對,拍出世態炎涼的荒謬與真實,因為有兩位的互相補足這部片才得以誕生,我們才能看見,真正的藝術就是認真生活。

9/10
這部電影無疑橫空出世的經典之作,無論去電影院看幾次都還是會被逗樂、被感動,林生祥的配樂也恰到好處,想要去把黃信堯導演過去的作品都翻出來看,而且他有演《麻醉風暴2》你們知道嗎?順道一提,飾演菜埔的莊益增其實真正職業是紀錄片導演,《無米樂》就是他的代表作,後來他也跑去念南藝的研究所和阿堯變成同學,於是他們就這樣支援相挺,完成了完成了一部好作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