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と遠雷》電影版不只是改編,而要把觀眾帶到小說未竟之處


上週六,我去了文化部的漫畫基地,參觀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暨互動藝術展」,該展覽是配合《天橋上的魔術師》兩冊漫畫版出版的行銷活動,請來小莊、阮光民兩位漫畫家、六位設計師,以不同的方式讓小說與漫畫於實體空間再現,2/1當天由小說作者吳明益親自導覽。

導覽的過程中,吳明益提到,近百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繪畫、電影、音樂等其他類型的藝術作品也不斷經歷本質上的創新,但是文學作品的本質上卻與百餘年前沒有甚麼不同,不管是用竹簡、毛筆、鋼筆還是用打字機、電腦寫作,基本上對於作品內容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這也是我近年積極和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合作的原因。」吳明益談到,把小說改編成圖像、化為影像兩者的成本差別很大,文學小說改編成漫畫,只需支付一到兩位漫畫家幾個月的薪水,或許不用幾百萬,但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電視劇預算卻高達1.4億,而且還不夠用,因為光是搭景就要花8000萬。

吳明益說,漫畫裡面的中華商場與劇組搭建的中華商場,當然都不是他記憶裡的中華商場,然而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影劇組透過想像、考究打造出來,有別於小說,屬於圖像、影像的藝術作品,需要獨立被看待。「我們不該拿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來跟張愛玲比較,而是要討論《紅玫瑰與白玫瑰》作為電影的好與壞。」

電影與小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作品,彼此或許會有連結,但是,兩個不同的創作者會賦予同樣的故事迥異的想像,他們要帶領讀者、觀眾前往的所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目的地。我在看完《蜜蜂與遠雷》後,更加確信此事。

 《蜜蜂與遠雷》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恩田陸於2016年出版的同名作品,這部小說分為上下兩部,全文有23萬餘字。恩田陸是日本中生代相當多產的作者,因擅長描述懷舊場景,而有「懷舊的魔術師」的稱號,他的作品題材多變,但不變的事總有大量的事實考究,《蜜蜂與遠雷》這部小說對於全球聞名的「濱松國際鋼琴比賽」的賽制與流程也有非常詳盡的描寫。

這部小說當年獲得了直木賞,評論者多認為,恩田陸對於四個參與比賽的鋼琴家之間的特色與互動撰寫的相當動人,四個人雖然都希望取得好的成績,但故事中並沒有陰險狡詐的手段,反而是互相鼓勵,彼此切磋的正向團結,確實是有日本文學過於溫暖正向的調性,但我總覺得雖然充滿力量,卻不免做作,反而讓我更喜愛的是,小說以鋼琴比賽為主題,他把每一首曲子結合故事,透過文字來讓讀者感受到,那些文字並沒有真的發出聲音,但是在字裡行間,讀者卻獲得比親耳聽到古典音樂,更真實的感動,這一點讓我相當佩服。
如同王子般的馬薩爾,希望讓古典音樂現代化。
然而,小說終究只是小說,再怎麼厲害的文字也還是文字,不可能讀一讀就有音樂跑出來,所以我邊看小說,還會一邊上網把裡頭提到的曲子找出來聽,但是聽的時候總覺得,恩…很像跟小說人物彈的不太一樣,因此當時一聽到這部小說要被改編成電影,就非常興奮,當然最期待的莫過電影能讓我聽到他們彈造的音樂,而電影也沒有讓我失望。

雖然電影的曲目沒有小說那麼多也沒那麼完整,但是幾個關鍵情節的樂曲都有如實精準的表現出來,而且在音樂的處理上毫不馬虎,我坐在電影院裏面,彷彿就好像坐在芳江國際鋼琴大賽的現場,音樂感清楚強烈的敲擊著我的耳膜。我必須承認自己並沒有什麼音樂素養,唯一聽到叫得出名字的古典樂只有德布西的《月光》與貝多芬的《給愛麗絲》。或許真的懂音樂的人還是會覺得電影的音樂上有所缺陷(就像當年小說也招致部分音樂家批評),但至少對我一個門外漢來說,我確實被電影的音樂所感動,帶給我比小說更踏實的情緒衝擊。
已經當爸爸的高島明石,不願放棄夢想。
 小說講述鋼琴比賽從三場預賽到決賽的過程,期間反覆透過親屬、記者、調音師等旁人來回顧四個主角的身世背景,分別是外表如同電影巨星、有「王子」稱號的馬薩爾;屆齡比賽年齡上限,已經有家庭卻不願任命多次參賽的高島明石;擁有鋼琴大師神秘推薦函的16歲養蜂少年風間塵以及13歲成為天才少女,卻在七年前突然消失,如今卻又突然重返舞台的榮傳亞夜。

在我的印象裏面,小說中四個人的戲分基本上是相當的,很難說誰是主角,只是風間塵的故事特別突出,且「蜜蜂」跟「遠雷」兩者其實都與他的琴音相連。相較之下,電影很明確把榮傳亞夜當成主角,其他人物都是圍繞在他身邊,這確實解決的小說篇幅過長的問題,畢竟電影在故事的時間序上是絲毫未減,把23萬字的故事濃縮在不到2個小時裡面。
神秘的鋼琴神童風間塵,是珍寶也是厄夢。
基本上,我認為這部電影能夠把小說中的音樂如實呈現出來,就已經獲得我80分的評價了,過,要說缺點的話還是有的,特別是選角讓我有總美中不足的遺憾,而且是每個主要角色!這絕對是選角的問題吧!他們四個人看起來很像都不是真的回彈鋼琴,但其實他們有花很多時間練習阿!

首先,我真的很少看到有鋼琴家會留戲中榮傳亞夜的髮型,彈鋼琴的時候頭髮一直刺到眼睛就算了,還會擋到看譜的視線,到底怎麼彈;馬薩爾在小說裡面描述起來真的非常英俊帥氣,但電影的他卻相當普通,松坂桃李沒有展現出王子般的魅力,松坂本人都比他帥多了;風間塵則是太過度裝嫩了,20歲的鈴鹿央士要演出16歲的鋼琴神童確實有點超齡,但是他過度的裝可愛,讓我覺得他是在演一個12歲的小男孩,在小說裡面的風間塵確實天真,但卻有男孩的野性;高島明石是唯一讓我覺得比較沒問題的角色,但他的戲份被大砍。
七年前消失的榮傳亞夜,重返舞台為了讓自己不再迷惘。
此外,這部電影當然還是遇到了所有改編作品都遇到的問題-沒看過原作的人可能會看不懂,或者覺得劇情太過空泛。電影以大量的篇幅處理音樂性,剩下的部分則在建立人物關係與特色,最後只剩下一點點力氣處理劇情,老實說小說最根本的正向的團結和諧是有表現出來的,但也就只有點到而已,如果是沒看過原作的人,就當作是來聽一場絕佳的音樂饗宴吧,這部電影是《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之後,我看過最棒的日本音樂電影,音樂電影不是歌舞片!

《蜜蜂與遠雷》有別於小說要帶我們從友情與競賽出發認識古典音樂,電影把音樂直接帶給觀眾,讓我們跟隨著音樂,去到了小說到不了的地方。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留言

熱門文章